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胡同小院长出美育新空间容

时间 :2023-06-06 09:41:22   来源 : 北京日报

  东城一批老院子、名人旧居、会馆有了新内容

  胡同小院长出美育新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池子美术馆美景如画。

  南池子美术馆的展览。

  法原博物馆里的木构件。

  城市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众艺术馆、博物馆,潜藏着丰富又雅致的审美趣味。

  步入前门大江胡同的法原博物馆,上百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建筑精美木作,带领观者怀想老院子、旧木头里的乡愁。

  法原博物馆、槐轩、南池子美术馆、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伴随城市更新,首都核心区东城的胡同里,“长”出越来越多小而美、小而精的类博物馆、艺术馆。它们由老院子、名人旧居、会馆等改造转型而来,展示着古建木作、现当代书画、世界手工家具等各类艺术精品。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它们不求博、不求大,精致灵活、富于变化,兴来而往、步行可达,成为市民游客身边触手可及的美育新空间。

  小院里有大美

  在前门东路大江胡同的牌楼对面,坐落着开馆刚满一年的法原博物馆,面积不大,仅有约300平方米。步入馆内,别有洞天,斗拱、雀替、驼峰、隔扇等百余件传统民间建筑精品木构件琳琅满目,造型之丰富、雕工之精美,令人赞叹。这些都是建筑师、艺术家朱小地的个人收藏,来自山西、陕西、安徽、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法原’取自清末营造大家姚承祖先生的《营造法原》,是向民间建筑和营造工匠的致敬。”朱小地说。

  博物馆所在的院子在明清时期是江西吉州会馆和贵州会馆。近年来,前门东地区对多处会馆进行活化利用,将这里打造成传统建筑主题的类博物馆,观众可以赏木作、逛会馆,感受建筑之美,也可以在二层的咖啡厅、建筑书房休闲看书,俯瞰前门青砖灰瓦,享受老城慢生活。

  “博物馆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让人能够回溯历史,理解和欣赏逝去的世界。”朱小地说。

  胡同里,这样新建成的美育新空间还有很多,它们多以一进或两进小院为主,面积不大,但千姿百态,小中见美。

  ——朝阳门SOHO旁的北竹杆胡同2号,是一座有着300年历史的四合院,新红学奠基人俞平伯一家在此居住多年。如今,这里作为艺术文化空间——槐轩向公众免费开放,可以欣赏不定期更新的展览,也可以在晚风中夜游名人旧居。

  ——北大红楼西侧的拾院,上百件艺术与家居作品散落在这个恒温、恒湿、恒氧、恒静和恒净的绿色中式小院中,步入其中,移步易景,可以沉浸式逛展。

  ——报房胡同40号家居画廊,集聚了全世界不同品牌的家居单品和有旅欧旅美等经历的画家画作,每一件商品都有独特设计,每一幅画作都有独家故事。

  丰富美育供给

  距离故宫东华门不到300米,南池子美术馆刚一开业即成网红。

  园中一泓池水,清澈如镜,廊、轩、亭、榭环绕四周,夹岸有叠石、绿植、繁花,明朗清雅。后楼为展厅,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彭薇的作品《有故事的房间》正在展出,观众散落其间,驻足欣赏。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文化需求缺口越大,审美趣味越丰富。”南池子美术馆艺术总监文渊曾在国外生活多年,“在法国巴黎、日本京都、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等老街区里,生长着很多小众博物馆、艺术馆,它们和老建筑相得益彰,又代表着这个地域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人们的乡愁情怀。北京的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而胡同四合院是最好的空间载体。”

  雅致的园林风景是南池子美术馆出圈的流量密码,但绝不仅限于此。2021年,主理人雅行受委托,带领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艺术家团队,将园林景观秀美的老院子改造为美术馆,并引入民办非盈利的运营模式。他们策划的展览主题丰富、方式灵活,可以满足独家、小众的审美情趣。

  “和大博物馆一样,小众博物馆也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滋润心灵的社会美育责任。而且,小众艺术馆、美术馆也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民间审美水平。”雅行说。但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民营美术馆少之又少,南池子美术馆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能代表北京、代表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品牌,丰富美育供给。

  2017年以来,伴随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胡同里一些空间腾退出来,围绕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和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吸引、支持一批艺术文化类项目入驻。它们在胡同里生根发芽,滋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胡同变年轻了”

  “来来往往都是青年人,胡同都变年轻了。”夏日,前门三里河流水潺潺,青云胡同古色古香,住户孙愫每天都带着小女儿遛弯,家门口的美景,咖啡馆、会馆、艺术中心,让一家人在文化之美中诗意栖居。

  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填埋。2016年8月,东城区启动前门三里河绿化景观改造,胡同再现“水穿街巷”美景。

  有了水的灵秀,2018年,国内第一家杂志图书馆——“春风习习”落户,三里河畔看书、喝咖啡成为文艺范十足的社交方式;2021年,青云胡同里,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重修开放,每周都有精彩演出;今年3月,对梅兰芳先生旧居等院落进行整合提升而来的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开放,非遗文化展、剧场派对、前卫艺术展、欧洲古董家具展等轮番上演,来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将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四合院改造为艺术中心,就是想延续老院子的文脉,让老街区焕发新魅力。”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主理人沈云说。

  法原博物馆所在的前门东、槐轩所在的朝阳门、南池子美术馆所在的东华门、拾院所在的景山地区、报房胡同40号家居画廊所在的报房胡同……美育新空间的生长,不但让一个院子、一个空间有了新活力,它们带来的流量,让所在街区被激活,老城走上了产业复兴之路。

  英国现代建筑派大师诺曼·福斯特曾说,“建筑应该对城市环境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和社会影响,为其中的居民服务,并承载一部分城市记忆。”老建筑是城市的瑰宝,小而精、小而美的美育新空间正在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

  胡同四合院,向美而生。

  记者手记 老城复兴 有了新鲜血液

  胡同四合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北京城特有的建筑符号,也是京味文化、古都文化的载体。

  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风貌遭破坏等问题,是老城发展必须提防的隐忧。

  近年来,伴随新版城市总规的出台,老城整体保护的步伐加快。东城区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街区更新、院落整理不断深入。违建拆了,恢复风貌;绿化美化,打造更宜居宜业的环境。老城的魅力重新彰显。

  伴随各级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扶持,胡同里一些腾退空间,吸引了一批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文化类项目入驻,不但主理人团队年轻化,植入的文化内容也更加青春时尚,老城的文脉在这里得到延续。美育新空间的运营,也带动着周边街区实现业态升级。

  新老居民在这里共生,新老文化在这里交融,新兴业态在这里生长。

  老城焕发新活力,产业复兴、文化复兴正在路上。(李瑶)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